德音乐教 | 每日美乐 蒋国基先生 《原始狩猎图》

https://v.qq.com/x/page/u3037ujmn7o.html

《原始狩猎图》
作曲:钱兆熹先生
演奏:蒋国基先生
指挥:张   列先生
伴奏:浙江交响乐团
演奏:蒋国基先生

骨笛《原始狩猎图》随想

作者:詹永明先生

有幸聆听了师兄蒋国基先生演奏的骨笛与交响乐队《原始狩猎图》这首作品,我在为浙江交响乐团走民族化之路感到欣喜的同时,也使我想起了许多往事……

“却顾所来境,苍苍横翠微”,《原始狩猎图》这首作品的诞生,使我想起了已故音乐家吕骥先生、恩师赵松庭先生和作曲家钱兆熹先生。骨笛《原始狩猎图》乐曲表现了“河姆渡文化”——神秘的森林、双鸟朝阳和狩猎乐舞的情景。“河姆渡遗址”是我国东南沿海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它位于浙江的余姚市,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第四文化层年代距今7000年。它的发现和发掘,有力的证明了长江流域同样也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发祥地。因此,“河姆渡遗址”是“20世纪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它被学界命名为“河姆渡文化”。70年代中期,我陪同吕骥先生、赵松庭先生对“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大约160件骨哨(笛)进行了吹奏测试。80年代初期,我和恩师赵松庭先生、作曲家钱兆熹先生共同策划“中国竹笛历史长河音乐会”,其中第一首作品就是由赵老命名、钱兆熹先生作曲的《原始狩猎图》。

这首乐曲1986年由我首演于北京音乐厅。当时演奏的骨笛是我于80年年代初得到的九斤重大公鸡腿骨后与赵老共同复制的。骨笛音孔的排位是根据作曲家采用的“活五调”——5 6 1 2 b3的音阶开孔。乐曲采用复二部曲式,以引子,A、B段,尾声为结构,采用“活五调” 音阶以骨笛与民族乐队的形式而创作。乐曲引子部分:骨笛与埙、打击乐等呼应,描绘出原始森林神秘朦胧的景色。A段由4/4拍慢板11 61 6-11 61b3-动机发展而成,描绘了“河姆渡人”崇尚凤鸟、太阳,表现出先民们对知时的鸟和照耀万物的太阳的崇拜。B段是2/4拍小快板形式,描绘了了先民们狩猎、乐舞的欢乐场面。尾声是引子再现,又回到了神秘的原始森林中。

90年代后期,作曲家钱兆熹先生与蒋国基先生合作创作并由蒋国基先生首演的交响版《原始狩猎图》。作曲家在B段进行了修改,用移调对位等手法,在演奏上增加了大幅度的吐音跳进,是乐曲更更为丰富与完整。《原始狩猎图》创作至今已经有30年的历史,它经久不衰的流行于海内外音乐舞台,它凝聚了老一代音乐家、作曲家和演奏家共同创作的心血,充分体现了作曲家与演奏家成功合作的典范。我今天再次聆听骨笛与交响乐队版的《原始狩猎图》演出,感觉更更为清新与意义深远。师兄蒋国基先生年过花甲仍不遗余力,演奏功力之深仍保持着舞台的青春魅力,真是令人敬佩与欣喜,真可称为笛界演奏艺术之楷模。浙江交响乐团与笛子演奏家蒋国基先生再次成功的合作给广大听众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乐团努力走地域音乐风格道路,也为中国音乐呈现自己独特的文化色彩。

(文字摘自2012年3月《音乐周报》)

 

德音乐教编辑部制作发布
本周责编:贞文

(点击进入)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