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人琴事:民国女琴人乐瑛先生

小编语:乐瑛先生是《国乐启蒙》中唯一的女琴家,《国乐启蒙》中收录了她的《沧海龙吟》和《列子御风》。乐瑛先生的生平资料非常少,小编特摘录了郭宝昌先生著作《都是大角色》一书中对乐瑛先生的回忆以及国鹏先生辑录的《绝响-国鹏辑近世琴人音像遗珍》中有关乐瑛先生的片段,以飨读者。

 

·1·

《老花园子与琴人》节选

文 | 郭宝昌

古琴,大雅,大雅中之大雅。由于它在艺术含量上的特殊品质,不宜大众化,很难推广。虽为国粹,但少为人知。

怎么说古琴也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雅好,与工农兵不太沾边儿,即便那位听“高山流水”的樵夫,其实也不是劳动人民,隐士而已。至于商人一向以俗人称之,在“士农工商”中,商也是垫底,不上文化档次,缺乏高雅情怀,顶多是附庸风雅,假装斯文而已。我由于家庭背景,出入商人家庭较多,结识大小商人也不少,感觉我们老爷子挺不一样的,他酷爱古琴至痴迷,收藏了几十张古琴,并在海淀的老花园子中修了一座二层小楼,是为琴楼,名曰“十二琴馆”。初学琴者,多以《韦编三绝》一曲为始习奏,是否此曲适宜打基础,就像京戏演员多以《玉堂春》《二进宫》为开蒙戏一样,我不太懂。继而《沧海龙吟》,到《梅花三弄》《流水》时,那是要有相当的悟性了。

郭宝昌在老宅前

“十二琴馆”中有十二张国宝级的古琴,老爷子不是为了居奇收藏,而是在早期延聘了古琴大师贾阔峰,后期又请了管平湖大师教授族中子弟习琴。二位大师阔而平,山而水,动静相宜,山水相依,峰湖相映,天然成趣。还有五十年代查阜西、溥雪斋、吴景略等大师也一起切磋传艺,培养了一批古琴精英,成了一九四九年以后北京古琴研究会的中坚力量。“十二琴馆”是老花园中最亮丽的一景。

老花园子里不只是亭台花木之美。有了琴声,一种典雅超世的文化气息缠绕着你,陪伴你走过童年、少年,这琴声不知不觉地浸入你的骨子里,你不再计较生活里的那些烦心事,眼里、心里都干净了许多。

名师出高徒。大姐,老爷子的长女,脱颖而出,“十二琴馆”的首席,五六十年代被古琴界称为“第一女琴人”。也怪,族中习琴者多为女眷,我母亲以下,二姐、大嫂、大表姐、侄女,包括大姨太的贴身丫头,全都习琴。大姐成就最高,后来已经是这些女眷们的老师了。大概是男人都忙着做生意去了,女人大多赋闲在家,学琴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

大姐姿色平平,但抚琴时真的很美

大姐相貌并不出众,姿色平平,绝不属于美人儿那一类,但气质高贵,举止端庄,目光平和,谈吐文雅,一望便知是大家闺秀。她天赋条件极好,十指修长,手腕灵动且有力,聪颖过人,接受能力极强,几个人同时学琴,她总是学得最快最好,更主要的是老师说她有“琴心”,我理解应该是对琴与琴曲的认知和感悟吧。她的《醉渔唱晚》《沧海龙吟》《岳阳三醉》等都由中国唱片公司灌制过唱片。听大姐抚琴,无端地就会把你带入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或泄胸中之块垒,或抒心中之情思,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超美享受。看大姐抚琴,她那挥洒自如轻盈变换的手指,在微微颤动的琴弦中蒸腾着一股仙气,那消瘦的面庞便美了起来,真的很美,从骨子里透出的那么一种优雅之美。其实,从“十二琴馆”走出的女人都带着一股仙气。

五十年代家中院子里,在一棵茂盛的二度梅树下,摆放着一张老花园子留下来的琴台,是用特制的镂空青砖砌筑而成,形如条案,案面有五六尺长,两尺多宽,四寸厚,中空,像个长条形的方匣子。案两头各有两个圆孔,浮面雕有梅兰竹菊的花纹,古朴雅致。于台上弹琴,其琴音幽然而空灵,有些淡淡的共鸣。

我二十岁生日那天,亲朋散去后,我留住大姐,想听她弹一曲。我的生日是农历六月二十四,传说是关老爷磨青龙偃月刀的日子,磨刀需要淋水,这水滴洒下来,就成了人间的雨,所以每到这天就会下雨。确实,每年这一天下雨的时候居多。这天傍晚刚刚下过一阵雨,月亮马上就出来了,月光冷冷的,院子里的暑气全消,大姐将琴放在了琴台上,并叫我进屋里去隔窗听琴。我进了书房,把窗户全都打开,二度梅就在我的窗前,隔着纱窗可以看到二度梅树下抚琴的大姐。她弹了一曲《沧海龙吟》,听着听着我就热泪盈眶了,没什么理由,眼泪就是止不住……大姐走了,母亲见我擦泪,问我怎么了?我说大姐真美,母亲笑了说:“你入迷了。”那一年大姐五十六岁,神采奕奕。

1930年代,乐瑛先生于花枝胡同一号院家中弹琵琶

我总是觉得在国乐中古琴的地位相当于西乐中的钢琴。但钢琴可以与任何乐器合奏,古琴不行,不相容于任何乐器。箫还可以,我听过母亲与大表舅(吹箫)合奏过《渔樵问答》,和谐动听;也与笛子合奏过,虽也能听,毕竟略显轻浮了些。如此不合群儿的古琴几千年流传下来,实属不易。它坚毅地固守着本体,在与时俱进的潮流中从不与时代合拍,过于孤僻的个性,实实在在地成了“阳春白雪”,像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面壁老头子,可它的音律却令一代一代的人生发着千变万化、刻骨铭心的不同人生感受。一代一代的琴人顽强地孤守着寂寞,大姐是琴人中的佼佼者,她的琴心应永记于史册。

那是一九七二年,是一个摧残传统文化的年代。这位六十八岁的老琴人,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下已是重病缠身。她的大女儿在一九七二年那个风声鹤唳的年代,做了一件冒死而为的事,不为别的,就是怕古琴——这一国粹级的传统艺术就此流失,决心在她母亲一息尚存之际,以录音的方式将母亲弹奏的琴曲保留下来。这是信仰的力量,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她在崇文门的一家委托商行里买了一张古琴,我想这应该是流落民间的抄家物资。当年的抄家已经没了什么章法,一部分被砸得稀烂,一部分归了国家,一部分被顺手牵羊,古琴的价值还不被一般人所识,送到委托行换俩零花钱。据我母亲说她买回的还是一张明琴(潞王琴),她又千方百计弄来琴弦和一套录音设备,请了一位录音师,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她把大姐接到自己家中,入夜,用被子褥子把门和窗堵得严严实实,录了四首大姐的代表作:《平沙落雁》《韦编三绝》《阳关三叠》《渔樵问答》,大姐是忍着病痛弹奏的,两年后大姐仙逝。这珍贵的录音在“文革”后期被翻成了磁带,流传至今。

在那个年代,她们这种举动,一旦被发现就有灭顶之灾,那琴声里流淌着琴人的血和泪,渗透着她们高贵的品德。为艺术而冒死前行的人我再也没见过,无论是大姐,还是她的女儿。

本文为节选,原刊《都是大角色》(三联书店,2021)

乐瑛少年时在家中弹琴,右侧为乐香岩。照片拍摄于乐镜宇位于前门外的兴隆街宅邸

 

·2·

一个时代的绝世芳华

文 | 国鹏

乐瑛,民国最早留有鼓琴录音的女琴家,乐瑛从小天资聪慧,很得父亲的宠爱,八、九岁时就专门在家中为她安排了私塾,有文学、书法、舞剑、绘画、昆曲和古琴等课程。她的老师是当时的琴家黄勉之的学生贾阔峰。

当代古琴界知名的老八张CD中就收录了乐瑛的四首琴曲,即:《岳阳三醉》《沧海龙吟》《列子御风》《韦编三绝》。作为唯一一个被收录的女琴师,乐瑛可谓是充满着光鲜。在古琴的生涯里,乐瑛是才女,是女神。

乐瑛去世以后,多年无人问津,家人从未接到过任何版权费用,也没有接到任何一家媒体机构或者学者的采访,网络上就更没有只字片语,以至于给人个错觉,乐瑛好像去世于“文化大革命”前,可见貌似繁荣的琴学的研究还有多大空白!很多人都评价乐瑛的琴艺高超,但做个田野采访有这么难吗?又有谁去下功夫仔细搜寻呢?况且她的家人竟然还一直就在北京!令我又高兴又伤心的是,这竟然即将成为她的家人在四十年间接受的第一个采访,他的子女还提到了一个令人喜出望外的重要史实,“文化大革命”期间,乐瑛曾经留下私人录音!三天以后,我在北三环的一间咖啡馆里见到了乐瑛的三个子女和两个曾外孙女,他们在一起拼出了一个相对真实和完整的历史画面。

1905年摄于家中,左上角婴儿为乐瑛,前排为乐镜宇和夫人陈氏以及两个儿子

乐瑛,字润之,号芝香馆主,1904年3月25日生于北京。

父亲乐镜宇出身于北京同仁堂乐家,是民国年间著名的制药专家,济南宏济堂创始人。母亲陈氏为福州人,系陈宝箴余脉,家族从事商业。陈氏为乐镜宇的原配夫人,在乐瑛之前还生下了两个儿子,乐瑛是她和丈夫唯一的女儿。据家人回忆,小乐瑛因为天生聪慧,受到父亲的特殊关注,希望她继承传统文化,专门在家中为她安排了私熟,有文学、书法、舞剑、绘画、昆曲和古琴等课程,为她提供了丰富的传统艺术土壤。

在这里,喜欢文艺的她如鱼得水。家中的兄弟姐妹们大部分都有留洋经历,父亲在济南有位德国商人朋友,乐瑛见他家中女儿喜弹钢琴,十分感兴趣,也想学却被父亲阻拦。

管平湖暂住过的小院

据家人回忆,1958年12月,乐瑛因为欣赏管平湖的琴艺,救人之难处,请管平湖住在家里,其间没有收取任何费用。不仅管平湖住在花枝胡同的院中,管平湖的学生王迪和邓修良夫妇也住在这里,甚至王迪的第一个孩子,都在乐瑛家中出生。一直到1960年,管平湖住房困难解决后,他才搬出花枝胡同一号院。

1966年8月25日至31日,红卫兵来到花枝胡同一号抄家,所有家当被一扫而光,包括她所钟爱的古琴和所有资料,子女们之后在垃圾堆中捡回部分照片,存留至今。乐瑛夫妇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搬到广渠门光明西里简易楼居住,“文化大革命”后的她无琴可弹,备受打击,疾病缠身。

1972年,女儿郭舜珑在北京花市委托商行花费45元买到潞王琴“中和”,又找来录音设备,夏莲居的孙子夏法圣提供了琴弦,乐瑛在位于北京朝阳门外呼家楼的郭舜珑家中带病录音,拷贝分给七个子女,作为对母亲的怀念之物……

“文化大革命”期间,要不是对古琴发自骨子里的热爱,没有人敢冒着被整死的危险,用生命来弹琴,这是至今为止非常罕见的例子。两年后,乐瑛于1974年12月4日在北京同仁医院去世,享年70岁。

乐瑛演奏的盛年期间,琵琶演奏家余良模和新华社摄影记者胡昌平都曾经跟乐瑛学过古琴,但后来都没有继续古琴事业。吴干斌也曾是乐瑛的学生,子女中乐瑛只教过郭舜珑和郭经诚,但至今为止,能够完成继承并演奏乐瑛琴艺的,并无一人。

1963年秋天,《人民画报》中留下的一幅珍贵的彩色图片

乐瑛先生留世的古琴曲不多,曲风多涉及道家琴曲与山水琴曲类。从其留世琴曲演奏的琴风来看,其指风苍劲,技巧如行云流水,吟猱有度,俨然大家之风范,其应得贾阔峰先生真传。贾阔峰先生又是当时京城奇人黄勉之先生先生高徒,是九嶷派杨时百先生的同门。所以于乐瑛之琴风中,可窥民国时黄氏一脉脉琴风之高超,令后学叹为仰止!

文章选自《绝响·国鹏辑近世琴人音像遗珍》

经典推荐:《国乐启蒙(一)》数字版

经典藏品,琴友必备,点击图片即可入手

中国文化人文艺术启蒙必备,传家典藏

文章来自网络

德音乐教转载发布

排版:嘉灵

审核:嘉禾

· 美善人生,从乐教开始——中国文化人文艺术启蒙必备,《国乐启蒙》(一)数字版重磅发布
· 德音礼贤 | 这里是童话梦工厂,更是仙境乐工厂,是个“精灵”人类你就来吧!
· 德音礼贤 | 技术中心招人啦!
· 益品阁招人啦!
· 允中礼贤|期待重逢,我们一起播种耕耘、看花开、收果实
· 乐教历程

1.“弘扬中华乐教,支持乡村教育”   ——允中文教“念乡恩”慈善音乐会隆重举办
2.愿中华正声生生不息,不绝于耳——中华乐教之国乐传承与人才培养
3.乐教校园 | 让生命因音乐而美善,让文明因传承而久远
4.乐教校园 | 翁镇发先生及上音笙乐团乐教讲·演《国乐入心,“笙”乐传情》
5.国乐大家校园行 | 龚一先生《一枝极美丽的古代花朵——古琴艺术漫谈》
6.国乐大家校园行 | 德音老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艺术的精神与人生的艺术》
7.允中教师学园“乐教师资课程”简介 
8.丰子恺先生:乐以教和
9.管平湖先生 | 罕见遗留琴学论文《谈<欸乃>》

10.琴坛往事:夏老闻琴,平湖获救

11.郭宝昌先生:在经典《大宅门》里,每个人都是大角色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